什么是吠陀数学什么是吠陀数学吠陀数学是从印度发展而来的印度传统数学,也叫印度数学。“吠陀数学”源自古印度经典《吠陀经》,学生学习后可以用极其简单的方式算出复杂的运算,古印度人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古印度在数学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传统数学不同,“吠陀数学”的计算方法很多,步骤也很简单。
3。古人通常用割圆的方法计算圆周率。也就是说,圆的周长由内接或外切的正多边形来近似。阿基米德用正96边形得到圆周率小数点后三位的精度;刘辉用正3072多边形,得到5位数精度;LudolphVanCeulen使用规则的262边多边形获得了35位的精度。这种基于几何的算法计算量大、速度慢且费力不讨好。随着数学的发展,数学家在数学研究中有意无意地发现了很多计算圆周率的公式。
除了这些经典公式,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以及由这些经典公式衍生出来的公式,我就不一一列举了。麦金公式这个公式是英国天文学教授约翰·麦金在1706年发现的。他用这个公式计算100位数的圆周率。Machin公式每次计算可以得到1.4位的小数精度。由于它的被乘数和被除数在计算过程中都不大于长整数,所以在计算机上很容易编程。
你说的是下面这件事:路透社孟买9月4日电(记者Nishikapatel)10岁男孩DeepShah能在几秒钟内在脑子里算出999乘以2300是多少,但他坚称自己不是天才,只是擅长吠陀。“吠陀数学”源自古印度经典《吠陀经》,学生学习后可以用极其简单的方式算出复杂的运算。与传统数学不同,“吠陀数学”的计算方法很多,步骤也很简单。
沙阿声称他可以在几秒钟内计算出一个四位数乘以999。“吠陀数学明显比现在课堂上教的数学好,而且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全世界都可以证明它的效率,”在线教授吠陀数学的KennethWilliams说。另一位教师DeepKapadia看到吠陀数学越来越受欢迎,在全国开设了13个中心,并在孟买的7所大学任教。“那些讨厌数学的人会开始喜欢它。一个问题可以有两到三种算法,”NirmalDoshi说,他已经研究吠陀数学八年了。
什么是吠陀数学吠陀数学是从印度发展而来的印度传统数学,也叫印度数学。吠陀数学是基于印度梵文写的古代吠陀。16行经文是吠陀的基础。它和诗的格式一样,很容易背诵。都是口头传下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一直被认为是一首蕴含着古人智慧的诗歌,但它的数学意义却逐渐被人遗忘。直到1911 ~ 1918)在20世纪,被遗忘的吠陀数学被印度学者和数学家bharathi Krishna Diletaj重建并公之于众。
并传播到世界各地。20世纪60年代,他将吠陀数学介绍到英国。当时这个计算系统作为一个非主流的数学系统备受关注。因此,吠陀数学被称为bharathi Krishna Dilatati的吠陀数学。吠陀数学比一般的计算方法快10 ~ 15倍,结构连贯、完善、准确、易于计算。如果你理解了吠陀数学定律,你就可以创造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应用于现代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函数、微积分等学科。
因为是阿拉伯人把数字传到了世界各地,所以为了纪念阿拉伯人对数字通信的贡献,大家都把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之所以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主要原因是阿拉伯人在接触到数字后对其进行了改进和传播。当时有很多阿拉伯商人,所以人们认为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写起来很方便,加上十进制的计算方法,计算起来很方便。小时候很多人以为“0,1,2,3,4,5,6,7,8,9”这样的数字是我们自己的祖先发明的字体。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诉你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他们才意识到这些数字并不是土著知识。
古印度在数学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哈拉巴文化时期开始,古印度人就使用十进制,但早期没有价值法。直到公元7世纪,古印度才开始用数字法计数,但在开始时,没有“0”的符号,只用一个空格来表示。在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零的符号,并书写为“.”。此时古印度的十进制记数法已经完备。后来,这种记谱法被中亚许多民族采用,再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逐渐演变成当今世界通用的“阿拉伯记谱法”。
真正对阿拉伯数字做出贡献的是古印度人。《准则经》是现存最早的古印度数学著作,是一本关于祭坛建造的书,写于公元前5 ~ 4世纪,里面有一些关于几何学的知识。这本书说明当时他们已经知道了勾股定理,用圆周率作为3.09,古印度人已经在天文计算中使用了三角形。公元499年成书的《圣人文集》中有66篇关于数学的文章,包括算术运算、幂、根以及代数、几何、三角学的一些规律。